[1] |
王 俏.
数字人文视角下历史典籍知识组织方法
[J]. 山西档案, 2025, 289(5): 80-82. |
[2] |
关莉红.
数字人文视角下历史档案遗产的知识组织方法
[J]. 山西档案, 2025, 289(5): 83-85. |
[3] |
李兰英.
文学学科领域数字人文的价值认知、研究取向与发展对策
[J]. 山西档案, 2025, 289(5): 93-95. |
[4] |
林秀丽, 张振华.
数字人文赋能文学研究的路径与效果
[J]. 山西档案, 2025, 289(5): 96-98. |
[5] |
彭述娟.
国内数字人文研究机构现状调查研究
[J]. 山西档案, 2025, 289(5): 105-108. |
[6] |
康婉盈.
数字史学与数字人文研究的对比分析
[J]. 山西档案, 2025, 289(5): 109-111. |
[7] |
刘丹丹.
数字人文视域下古籍特藏知识重组模式研究
[J]. 山西档案, 2025, 289(5): 112-114. |
[8] |
祁朝丽 , 张志剑 , 任晨琪.
考古数字档案的语义标注与跨机构共享
[J]. 山西档案, 2025, 289(5): 130-132. |
[9] |
宋 跃 , 王 晶.
档案虚拟仿真课程建设现状的调研分析
[J]. 山西档案, 2025, 289(5): 145-147. |
[10] |
李桂玲 , 黄乐燕.
数智驱动下高校档案专业教学体系创新研究
[J]. 山西档案, 2025, 289(5): 148-150. |
[11] |
肖娅云.
我国档案高等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J]. 山西档案, 2025, 289(5): 186-188. |
[12] |
商 闯, 张 薇.
数字人文背景下档案开放利用方式的变革与创新
[J]. 山西档案, 2025, 288(4): 35-37. |
[13] |
刘敏娟. 欧美高校数字人文课程设置的对比研究[J]. 山西档案, 2025, 287(3): 100-102. |
[14] |
杨璐宇. 面向古籍档案的数字人文研究方法分析[J]. 山西档案, 2025, 287(3): 103-105. |
[15] |
李 剑. 智慧教育背景下高校数字人文专业建设的学科体系、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路径[J]. 山西档案, 2025, 287(3): 110-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