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291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5-07-15 上一期   
数智赋能 协同创新:2024年我国档案利用体系建设实践与展望#br#
曲春梅, 袁 畅, 史小青
2025 (7):  1. 
摘要 ( 17 )  
2024年我国档案利用体系建设成果丰硕,档案开放审核强化联动协同,实现质效双升;档案利用服务聚焦社会需求,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档案资源开发紧跟时代步伐,效能持续增强。为推动档案利用体系高质量发展,未来应增进协同,促进档案开放审核提质增效;聚心为民,推动档案公共服务能力提档升级;融合创新,实现档案资源开发提能增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面向重大突发事件的档案工作保障体系研究
归吉官, 苏小清
2025 (7):  10. 
摘要 ( 11 )  
了解重大突发事件中档案工作保障体系的组成要素及其地位和作用,能更好地发挥档案工作在重大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中的保障作用,提升保障工作水平。以新冠疫情背景下的档案工作为案例,基于扎根理论三级编码思路构建理论框架,采用自下而上的经验性研究设计,收集并分析档案部门在疫情期间形成和发布的各类型信息。研究发现,制度保障、组织保障、资源保障、服务保障是档案工作保障体系的构成要素。其中,制度保障是根本,组织保障是核心,资源保障是基石,服务保障是关键。根据研究结果,最后提出发展超越义务的档案工作参与文化、培育档案工作参与共同体、提高现行信息的资源保障能力、强化档案工作的超前治理等对策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档案数字文创产品“桂典典”研发:文化转译、IP设计、叙事呈现
郑 慧, 李 袁, 王召亚, 胡育博
2025 (7):  17. 
摘要 ( 17 )  
聚焦“档案文化﹢数字创意”探讨档案智能玩偶的研发问题。从文化层次论的视角出发,结合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三个层次,提炼出“形”“境”“意”三个核心要素,并以此为主线,从文化转译、IP设计、叙事呈现三个层面着手,研发出档案数字文创产品——桂典典,以期为档案文化与数字创意的深度融合提供新视角,为档案数字文创产品、档案智能玩偶的研发提供新的实践案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档案文化资源创意产业发展#br# #br#
周明珠
2025 (7):  25. 
摘要 ( 5 )  
聚焦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档案文化资源创意产业发展,系统梳理了新质生产力与档案文化资源创意产业的关联机理,在厘清数据要素化转换、产业主体协同、供需精准对接等关键机制的基础上,从构建档案文化数据资源池、打造档案文化创意产品矩阵、拓展档案文化消费新场景、完善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制度等方面提出档案文化资源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以期为新质生产力引领档案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档案叙事重构
禹权恒
2025 (7):  29. 
摘要 ( 2 )  
从后现代主义视角出发,探讨档案叙事重构的理论意义、现实价值及实践路径。首先剖析传统档案叙事模式的特点及局限性,进而阐明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档案学研究的深刻影响。在此基础上,从解构主义、多样性原则、开放互动等维度,探讨档案叙事重构的方法论。研究指出,运用解构主义批判既有档案话语体系,立足多样性原则拓展档案叙事主体的协同路径,依托开放互动平台构建档案叙事生态,是优化档案资源社会化利用、彰显档案价值内涵的重要路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档案工作提质增效
汤迪操
2025 (7):  33. 
摘要 ( 1 )  
当前,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面临体制机制障碍、数字鸿沟制约、服务能力不足等诸多挑战。破解制约档案工作提质增效的瓶颈问题,关键要优化顶层设计、强化数字赋能、创新服务供给,统筹谋划、改革创新、加大投入、增强激励并举,加快构建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档案工作政策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科交叉融合视域下档案学研究方法剖析
黄赛芳
2025 (7):  36. 
摘要 ( 2 )  
学科交叉融合是新时期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方法创新是推动学科进步的关键因素。以学科交叉融合为视角,剖析学科交叉融合对档案学研究方法的影响,探索档案学研究方法创新的路径,旨在为新时代档案学理论创新、学科发展、社会服务提供有益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献学在数字时代的拓新研究
张 鑫
2025 (7):  40. 
摘要 ( 2 )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文献学研究开辟了新的空间。基于数字人文视角,探讨了数字时代文献学研究范式与方法的创新路径。一方面,文献载体数字化、分析方法智能化、传播模式网络化带来了研究范式的深刻变革;另一方面,跨学科方法整合、数据驱动研究、用户参与研究等为改进文献学研究方法提供了新思路。就数字时代文献学研究的实践场域拓展进行了系统论述,重点分析了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学术研究支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新需求、新挑战与新路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遗档案资源建设相关主体的协同机制探索
赵 越
2025 (7):  44. 
摘要 ( 0 )  
非遗档案是科学记录非遗资源本体及其生存语境的重要载体,是非遗抢救、保护、传承和利用的基础。然而,当前我国非遗档案资源建设存在缺乏协调、多头管理、分散建设等问题。系统分析了非遗档案资源建设的多元主体构成、特征及功能定位,探索了各类主体在非遗档案资源建设中的协同路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向“十五五”的公共图书馆深度服务模式
张亚敏
2025 (7):  47. 
摘要 ( 3 )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阶段,公共图书馆面临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从社会发展新形势、用户需求新变化、知识生产新生态三个维度分析了公共图书馆深度服务的驱动因素,提出了以需求为导向识别多元用户所需、以资源为基础搭建深度服务平台、以技术为支撑推进智慧服务模式的实施路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向科技成果转化的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策略研究
徐 婉, 王寿珍
2025 (7):  50. 
摘要 ( 2 )  
高校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力军,科研档案管理在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面向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传统的高校科研档案管理模式亟待变革。高校要创新管理理念、优化档案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方式、加强队伍建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与知识生产和成果转化相适应的科研档案管理服务模式,为高校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供优质高效的档案支撑和文献保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中国档案学知识体系的伦理建构#br#
祝万春
2025 (7):  53. 
摘要 ( 2 )  
立足新时代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要求,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国档案学知识体系伦理建构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分别探讨了中国档案学知识体系的伦理基础、伦理要素及实现路径,以期为档案学知识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档案内容服务模式研究
冯启玲
2025 (7):  56. 
摘要 ( 2 )  
高校档案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亟须深入挖掘其教育价值。以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目标,创新档案内容服务模式。通过对服务主体、客体、内容、方式等要素的深入剖析,提出了包含整体层次、内容层次、功能层次的档案内容服务模式整体架构。在此基础上,从资源整合开发、部门协同联动、评价体系优化三个维度设计了档案内容服务模式运行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档案资源的价值重构与开发利用#br#
郭 乐
2025 (7):  59. 
摘要 ( 2 )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作为数据资源、知识资源和创新资源,档案资源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知识经济繁荣和科技创新突破的关键要素。档案资源价值链发生重构,理念、模式和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推进新质生产力驱动下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完善转型路径、构建整合机制、优化服务供给、发掘多元价值、营造良性生态,充分释放档案资源价值,服务创新驱动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历史主义在档案学研究中的应用
赵建建
2025 (7):  62. 
摘要 ( 1 )  
立足档案价值彰显与国家战略实施视角,首先分析了历史主义思想对档案内涵、属性、价值及学科理论发展的深刻影响,其次考察了历史主义研究方法在档案收集与鉴定、编目与整理、保护与修复、开发与利用等实践环节的具体应用,再次探索了历史主义视角下档案数字化转型与整合利用的创新路径,旨在为档案学理论革新与实践突破提供指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档案文化资源数字化开发与传播研究
李京举
2025 (7):  65. 
摘要 ( 3 )  
档案文化资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数字时代更需要创新发展。在剖析档案文化资源数字化开发的内容与原则、关键环节及主要方式的基础上,从渠道选择、内容优化、效果评估等方面探讨档案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传播策略,进一步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标准规范、创新激励机制等数字化开发与传播保障措施,旨在推动档案文化资源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旅+档案”模式下档案文化传播的创新路径
张 萍
2025 (7):  68. 
摘要 ( 3 )  
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创新档案文化传播路径,促进档案事业与文旅产业协同发展,成为新时代档案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分析新时代档案文化传播变革趋势的基础上,围绕“文旅+档案”模式,以价值共创理论为指导,系统探讨了档案文化传播的创新路径,旨在推动档案文化传播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公众需求导向的档案文化产品供给侧改革
李秀玲
2025 (7):  71. 
摘要 ( 3 )  
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探讨档案文化产品供给侧改革路径。通过梳理档案文化产品供给现状和公众需求特征,剖析档案文化产品供需矛盾。基于公众需求导向提出档案文化产品供给侧改革聚焦的三大核心要素:产品形态创新、服务模式转型、技术赋能升级。在实施策略方面,应构建需求导向的产品开发机制,打造多元化供给体系,建立质量评价与反馈机制,推动档案文化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沉浸式学习赋能红色档案文化传承的理论基础、核心路径与支撑体系#br#
郭正华
2025 (7):  75. 
摘要 ( 2 )  
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档案文化传承面临着传播形式单一、互动体验缺乏等困境,难以激发青年一代的情感认同。通过构建“叙事活化—知识发现—精神共鸣”三维路径体系,加强技术集成的平台构建、数字资源的智能管理、多元主体协同的生态创建,可实现红色档案文化的有效传播,为红色档案从静态保存向动态应用转型提供创新方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档案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功能拓展与价值重塑
吕 淼
2025 (7):  78. 
摘要 ( 1 )  
对信息时代下档案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理论依据、功能拓展路径及价值重塑办法展开了探讨。研究表明,在数字技术迅速发展且公众文化需求呈现多元化的背景下,档案馆由以往传统的档案保管机构逐步向满足公众多元化需求的公共文化空间升级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系统剖析了档案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在深化展览功能、延伸教育功能、开发社交功能等方面的途径,进一步探讨了档案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在构建历史记忆与集体认同、搭建文化传承与创新平台、推动社会包容及公共参与等方面的价值重塑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传承#br#
朱晓妍
2025 (7):  81. 
摘要 ( 2 )  
新时代背景下,深入挖掘红色档案资源、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构建红色档案资源智慧化开发体系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传承的内在关联机理,并从“档案﹢教育”融合、“档案﹢文旅”联动、“档案﹢网络”协同三方面探讨基于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立体化传承路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旅融合视角下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利用
杨 淼
2025 (7):  84. 
摘要 ( 3 )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和文旅融合的纵深推进,文化遗产传承与利用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文旅融合和文化遗产传承与利用的理论逻辑,探讨了文旅融合视角下文化遗产传承与利用的价值共创机制及创新路径,旨在为推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旅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档案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路径#br#
柏 松
2025 (7):  87. 
摘要 ( 1 )  
档案文化资源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延续和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其数字化保护与创新发展已成为档案工作的重要课题。先剖析了档案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深入探究了档案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的技术路径与风险防控,进而阐述了档案文化资源创新性发展的生态塑造,为建设文化强国注入档案元素,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档案力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档案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与路径选择#br#
栾文飞
2025 (7):  91. 
摘要 ( 2 )  
档案资源作为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多维重要价值。从教育、文化、社会三个维度系统阐释了档案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意蕴,并针对档案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求,从理念创新、资源规划、平台搭建、队伍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档案文化软实力的内涵、测度与提升策略研究
侯 佳
2025 (7):  94. 
摘要 ( 2 )  
作为国家综合档案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档案文化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具备独特价值。然而,当前档案文化的发展面临资源开发与产品供给相对滞后、创新能力亟待提升等难题。鉴于此,在深入辨析档案文化软实力内涵的基础上,从文化认同、要素支撑、创新发展和服务效能四个维度构建档案文化软实力测度框架,并围绕文化自觉培育、档案资源供给优化与档案文化创新性发展,提出了提升档案文化软实力的对策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档案法》实施背景下档案开放利用制度完善#br#
刘 蜜
2025 (7):  97. 
摘要 ( 2 )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为我国档案开放利用奠定了重要的法治基础,有助于推动档案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然而,当前研究对如何完善档案开放利用的具体制度规范尚缺乏系统深入的探讨。因此,首先梳理了新《档案法》在缩短档案开放年限、创新档案公布方式、健全公民权利监督救济机制等方面的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新《档案法》实施背景下档案开放利用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系统解决上述问题,从立法、管理执行和监督保障三个维度提出完善路径,为新时代背景下完善档案开放利用制度提供理论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档案法》背景下高校档案工作法治化路径
郑毓枫
2025 (7):  101. 
摘要 ( 2 )  
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实施,对新时代高校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校必须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档案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档案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在分析该法律的实施对高校档案工作影响的基础上,论证了高校档案工作法治化的必要性,并从完善制度体系、强化队伍建设、加强法治监督、探索社会化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推进高校档案工作法治化的路径选择,以期为新时代高校档案事业守正创新、提质增效提供决策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新《档案法》的档案开放审核机制
刘亚芳
2025 (7):  104. 
摘要 ( 2 )  
如何在维护国家秘密、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拓展档案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成为档案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聚焦新《档案法》视域下的档案开放审核机制,在梳理审核制度法理的基础上,剖析当前档案开放审核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完善审核机制的对策建议,为推进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条例》背景下数字档案管理框架#br#
王 琨
2025 (7):  107. 
摘要 ( 2 )  
在梳理数字档案管理内涵与面临挑战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条例》对数字档案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并从健全制度规范、创新管理架构、构建标准体系、强化技术支撑、筑牢安全防线、拓宽服务渠道等方面提出了构建数字档案管理新框架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新时代数字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档案行政执法与相关法律司法衔接机制
侯媛媛
2025 (7):  111. 
摘要 ( 2 )  
档案行政执法是维护档案管理秩序、保障档案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梳理档案行政执法与相关法律司法衔接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二者在衔接过程中存在的法律依据不足、职责边界模糊、机制不健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社会认同度低等突出问题,并从健全法律法规、明晰法定职责、加强队伍建设、深化社会宣传四方面提出了完善衔接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遵从依法治理的国有档案资源管理策略
刘一凡
2025 (7):  114. 
摘要 ( 2 )  
国有档案资源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信息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当前,国有档案资源管理面临体制机制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进入新时代,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遵循档案工作规律,创新档案管理机制,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档案法治工作保障,不断构建国有档案资源依法治理的长效机制,提升国有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充分彰显国有档案在服务国家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依法治理视角下档案服务外包工作规范化管理策略#br#
王圆圆
2025 (7):  118. 
摘要 ( 2 )  
档案服务外包是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提升档案管理效能的重要举措,但其规范化管理仍存在法律制度不健全、监管机制不完善、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基于依法治理视角,从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多元协同治理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促进档案服务外包规范化管理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新时代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档案违法行为法律责任追究机制
张其武
2025 (7):  121. 
摘要 ( 2 )  
随着我国档案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档案违法行为频发、法律责任追究不力等问题日益凸显。加强档案违法行为法律责任追究机制建设,是新时代推动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档案违法行为法律责任追究机制运行不畅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完善档案违法行为法律责任追究机制的现实进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历史档案数据库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尹庆永
2025 (7):  125. 
摘要 ( 2 )  
历史档案数据库是历史档案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和载体,在历史研究和社会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历史档案数据库在资源建设、功能设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为历史档案数据库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技术视域下档案认知计算的理论模型与关键技术#br#
王红梅
2025 (7):  129. 
摘要 ( 4 )  
认知计算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分支,为档案管理与服务模式变革提供了新思路。在梳理档案与认知计算融合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档案认知计算的层次化理论模型,剖析了档案认知计算所涉及的信息融合、认知计算、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并探讨了档案认知计算在智慧档案馆建设中的典型应用场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语言模型在报纸档案知识挖掘与用户服务中的应用#br#
杨申正
2025 (7):  132. 
摘要 ( 2 )  
大语言模型以其强大的语义理解与知识抽取能力,正在开启报纸档案开发利用的新范式。系统探讨了大语言模型为报纸档案文本数字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及其在报纸档案知识挖掘、用户服务等方面的应用。旨在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技术优势,拓展其在档案管理领域的应用场景,为传承人类文明注入新动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历史档案开发中的应用
梅世伟
2025 (7):  136. 
摘要 ( 2 )  
历史档案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历史研究的发展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基于历史档案开发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挑战,从档案编目、文本识别、知识挖掘、检索与服务等角度探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破解传统历史档案开发模式的路径,并进一步展望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历史档案开发中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闻影像资料长期存取面临的挑战与策略#br#
#br#
陆泽歆
2025 (7):  140. 
摘要 ( 2 )  
新闻影像资料是人类宝贵的历史记忆,需采取有效的长期存取策略,以确保其能被永续利用。在数字时代背景下,新闻影像资料的数字化是大势所趋。但在这一过程中,存在存取载体损毁、元数据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应在分析新闻影像资料长期存取存在的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从制度规范、技术应用、资源整合、人才支撑等角度探讨应对之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向国家战略的公共数据开发利用
娄丽娜
2025 (7):  143. 
摘要 ( 2 )  
公共数据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开发利用公共数据是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举措。系统分析了公共数据开发利用面临的制度、技术、安全、协同等方面的挑战,提出了以制度建设为牵引,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安全保障为底线,以协同融合为动力的“四位一体”优化路径。强调要突出档案部门在公共数据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创新“档案+”跨界融合发展模式,加快培育数字经济新引擎,全面提升国家数据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智能赋能新闻档案数据库建设
惠 阳
2025 (7):  147. 
摘要 ( 2 )  
新闻档案是新闻事业发展历程的历史记录和宝贵财富,对保存历史记忆、服务舆论导向、支撑媒体融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人工智能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方面的创新突破,为新闻档案数据库智能化建设带来新机遇。在探讨人工智能赋能新闻档案数据库建设的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新闻档案数据库智能化建设的保障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化遗产档案高维数据的智能分析、知识挖掘与可视化呈现#br#
谢世贤
2025 (7):  150. 
摘要 ( 2 )  
在数智时代,如何有效地对文化遗产档案这类高维数据进行智能分析、知识组织提炼、智能管理以及多维可视化呈现,已成为数智时代档案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当前,聚焦于文化遗产档案高维数据智慧管理这一关键科学问题,积极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知识图谱等技术与文化遗产档案数字化的深度融合,以此推动档案学领域关于文化遗产资源知识体系和方法的创新进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智环境下高校特藏档案资源的深度开发与精准服务#br#
李 卫
2025 (7):  154. 
摘要 ( 2 )  
立足数智环境,聚焦高校特藏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深入探讨其深度开发策略与精准服务路径。在梳理数智技术应用现状的基础上,从构建特色档案知识库、开发主题档案知识产品、创新多元化服务模式三个方面,提出了特藏档案资源的深度开发策略。同时,从需求感知的智能化服务、场景融合的泛在化服务、生态协同的网络化服务三个维度,阐述了特藏档案资源的精准服务路径。旨在为充分挖掘高校特藏档案资源的多元价值、推动高校“双一流”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进而为新时代高校档案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智驱动下档案资源语义组织策略
蔡 琰
2025 (7):  158. 
摘要 ( 2 )  
在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语境下,档案价值形态正从传统的凭证价值向记忆价值、数据要素价值等多元方向演进。在此背景下,亟须借助语义组织手段,实现档案多元价值的充分释放。基于价值导向视角,深入剖析了数智驱动下面向档案基本价值的数字可信技术、面向档案知识内涵的语义计算技术、面向档案数据资产的价值挖掘技术的支撑体系。为此,从顶层设计、资源整合、技术协同以及价值释放四个维度,构建了档案资源语义组织的系统性策略体系,为推动档案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环境下档案馆特色档案资源的整合路径
沙 莎
2025 (7):  162. 
摘要 ( 2 )  
档案馆特色档案资源承载着独特历史记忆与文化特质,其数字化整合与创新利用已成为新时代档案工作的重要课题。以档案馆特色档案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厘清其在数字环境下的内涵特征,分析特色档案资源整合的关键要素,进而探索有效的资源整合路径,为特色档案资源实现跨界融合与创新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红色工业遗产档案的价值挖掘框架与实现路径
秦晓晶
2025 (7):  165. 
摘要 ( 1 )  
党在领导工业化建设进程中所形成的红色工业遗产档案,蕴含着深厚的历史记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对红色工业遗产档案概念进行阐释,并对其价值维度展开剖析,基于记忆建构理论,设计了一套红色工业遗产档案价值挖掘的理论框架。该框架将价值挖掘过程细分为记忆实体、记忆片段、记忆单元和记忆图谱四个递进层次。同时,指出数字技术赋能和多元主体协同是实现红色工业遗产档案价值挖掘的关键路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红色档案传播模型构建
刘晓光
2025 (7):  169. 
摘要 ( 1 )  
基于创新扩散理论,探讨了红色档案传播模式的创新路径。在阐述创新扩散理论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由创新源、沟通渠道、时间和社会系统四个要素组成的“四位一体”红色档案传播新模型,并针对模型中的关键要素及应用策略展开深入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扩散理论不仅为红色档案传播实践开辟了新的理论视角,还提供了方法论层面的指导,有助于进一步拓展档案文化的社会沟通渠道,实现红色基因的代际传承和红色资源的创新转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构建国家非遗档案服务门户的思考
范丽荣
2025 (7):  173. 
摘要 ( 2 )  
随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持续推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数字化开发与利用尤为迫切。立足新时代背景和国际前沿视角,从理论与实践维度系统探讨国家非遗档案服务门户的构建问题,旨在为新时代非遗保护事业与档案事业的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新的学理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时代档案文化阵地建设现状及优化对策
薛 扬, 向春琳
2025 (7):  177. 
摘要 ( 2 )  
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档案文化阵地建设虽已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资源开发深度不足、服务形式单一、运营机制僵化等问题正逐渐凸显。聚焦这些现实挑战,开展系统性分析与诊断,旨在构建推动档案文化阵地转型升级的改进策略体系,进而助力新时代我国档案文化阵地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研单位固定资产投资自筹项目的档案管理
孙 帅
2025 (7):  180. 
摘要 ( 2 )  
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背景下,科研单位固定资产投资自筹项目的档案管理面临多重风险,其中技术、管理、法律和财务方面的风险尤为突出。技术风险主要源于系统技术落后、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问题;管理风险多由管理不规范和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引发;法律风险则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知识产权纠纷和保密工作;财务风险常存在于项目预算与资金管理环节。结合相关理论和管理实践,重点分析了上述科研单位固定资产投资自筹项目档案管理的四大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即通过综合策略提升应对技术风险的能力;借助档案数据治理的连续性策略来降低管理风险;构建项目档案安全管理体系以规避法律风险;采用精细化会计档案管理方式强化财务风险内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项目的建设成效与未来展望#br#
郭薇薇
2025 (7):  185. 
摘要 ( 2 )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项目是我国档案文献遗产保护事业的引领性项目,在发掘、整理与申报我国珍贵档案文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剖析《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项目的建设成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对于推动中国档案文献遗产保护事业、提升中国文献遗产的国际影响力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