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政策工具视角下的档案数据质量保障研究
    赵欣淼 杨智勇
    山西档案    2024, 281 (9): 5-.  
    摘要185)     
    数智时代下,档案管理对象正由数字形态向数据形态跃迁,管理空间也逐步由物理空间转向数字空间。档案数据质量不仅是档案数据治理的关键所在,还是档案数据化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采用内容分析方法,从基本政策工具和基于生命周期的档案数据质量两个维度对选取的国内外16篇政策文本进行了量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档案数据质量保障过程中存在法规制度不健全、标准规范不统一,多元主体间沟通不畅、协作机制尚未成型,以及档案数据质量保障的“末梢神经”不敏锐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别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路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面向科学普及的科研档案开发与利用
    李  颖, 王田田, 沈保栋
    山西档案    2025, 288 (4): 1-6.  
    摘要124)     
    面向科学普及的科研档案开发与利用,在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公民科学文化素质以及推动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阐述面向科学普及的科研档案开发与利用的现实意义的基础上,围绕科研档案开发与利用赋能科学普及的三个维度展开深度分析,并提出以突出社会性的科研档案编研成果丰富科普资源、以富有知识性的科研档案资源库推动科普内容升级、以具有趣味性的科研档案游戏推动科普形式创新三个方面的针对性实现策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重塑中国档案事业史:学科建设、教材更新与教学叙事策略研究
    王阿陶  卢嘉慧
    山西档案    2024, 280 (8): 5-.  
    摘要98)     
    在《中国档案事业史》出版30周年之际,通过问卷调查和相关数据分析指出目前中国档案事业史存在学科建设不足、教材老化等现象。因此,在学科建设方面,要对中国档案事业史学科内容结构的学理性特征进行提炼,对中国档案事业历史演进脉络进行时序性梳理,对档案学理论和知识框架进行逻辑性筑基,对档案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进行创新驱动,对本土与外国档案事业发展进行双向关照;在教材建设方面,要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服务,中国档案事业史教材可以通过对具体史实内容的挖掘构建起“为国存史、为党管档、为民服务”的人才培养导向;在教学方面,要基于学科内容结构的学理性特征重新构筑中国档案事业史的教学叙事策略,并将时间与空间叙事、国家与个人叙事、中心与边缘叙事、历史与时代叙事相结合,实现中国档案事业史学科建设和人才能力提升的终极目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档案文化主体服务于“七个着力”目标的建设路径思考#br#
    王丹丹 任 越
    山西档案    2024, 281 (9): 16-.  
    摘要96)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七个着力”既是档案文化建设在宏观层面整体布局的指导思想,又是其在微观层面业务实践的具体行动指南。围绕这一思想,提出档案事业在新时代开创文化工作新局面的七个重点,即着力加强档案文化宣传工作,以形成宣传规模效应;着力发挥档案文化价值,以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着力在档案文化建设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增强民众的认同感;着力发挥档案文化的舆论阵地功能,以营造健康的社会舆论生态;着力提升档案文化建设事业,为赓续中华文脉而服务,以筑牢中华文脉之根基,并激活其时代内涵;着力推动档案文化事业和档案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以满足人们的公共文化需求及多样化精神需求;着力提升档案文化的国际传播力,以展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聚焦这“七个着力”,旨在为深化档案文化建设,提高档案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及国际地位,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档案数据要素价值实现的伦理考量
    聂云霞, 张  雯, 陈宇航
    山西档案    2025, 286 (2): 1-9.  
    摘要96)     
    档案数据是公共数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档案数据要素的流通利用对于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档案数据要素价值实现过
    程中,存在利益驱动、算法黑箱、多元主体参与等伦理失范问题,对档案数据权益主体的隐私安全与社会公平构成威胁,
    并引发权责分配难题。因此,需要充分考量档案伦理,坚持以人为本、可解释性、整体推进、自我约束的原则,通过
    道德与法律并举、加强算法监管、优化治理结构和整合运用技术这四个维度破除瓶颈,以实现档案数据要素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档案领域应用人工智能的伦理风险及其治理——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探讨#br#
    #br#
    李 诺 陆 阳
    山西档案    2024, 281 (9): 38-.  
    摘要79)     
    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赋能档案领域数智转型已成趋势,其伴生的伦理风险亦需要引起重视。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档案领域应用人工智能的伦理风险可以理解为行动者网络建构过程中由人类行动者和非人类行动者在行动者转译时造成的伦理风险,包括人类行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异导致泛在化的权力博弈、非人类行动者转译过程中存在边缘与空白地带以及行动者网络下伦理风险的恶性循环。为了主动应变、科学求变,应从探求人类行动者信任共识、塑造崇法尚理的伦理风险治理格局、构建开放透明的行动者关系网络等方面不断进行价值反省和伦理调适,为人工智能在档案领域的应用创造良好的伦理环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科研档案数据共享风险规避研究
    虞香群
    山西档案    2024, 281 (9): 31-.  
    摘要78)     
    从科研档案数据共享风险防范的背景、风险内容及风险规避方法三个方面,深入探究了科研档案数据共享风险规避的动因、风险类型和应对策略。总结分析表明,科研档案数据共享面临着国家安全风险、知识产权风险、科研档案数据被过度利用风险、科研档案数据质量风险以及隐私泄露风险等。为加快推进科研档案数据共享进程,并加强风险规避,提出完善科研档案数据共享法规政策、构建科研档案数据共享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制定科研档案数据共享规范与监管制度、提高科研档案数据质量、充分利用隐私增强技术等策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计算档案学的网络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优化模式
    周文泓
    山西档案    2025, 287 (3): 1-10.  
    摘要78)     
    基于计算档案学的网络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建构,旨在将数据科学、数字治理、数字人文的理论与
    方法引入档案领域,以探索利用计算档案学方法促进网络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关键策略。通过对照计算档案学理论
    与方法要义,结合网络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的各个层面与要素,优化模式得以建构。由此,提出的优化模式应包含
    以下组成部分:一是在理论内涵层面强调立足数据情境的概念重构,实现“计算 +”导向下的多学科交叉融合与借鉴;
    二是在顶层规划方面指出应坚持网络档案与网络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双重数据化原则,积极应对创新变革,凸显智
    慧化导向,将反思性迭代升级融入其中;三是在主体内容,即基本方略层面,提出基于计算思维推进数据化导向的创
    新建构、技术开发应用体系的强化建设、多重的跨主体协同机制构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满族家谱档案双语本体构建研究
    邓 君, 钟楚依, 吕佳, 程旭, 邢艺丹, 刘俊俊
    山西档案    2025, 289 (5): 1-13.  
    摘要75)     
    立足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深度挖掘满族家谱档案价值,为构筑中华文化大数据体系增砖添瓦。首先,综合运用七步法和骨架法,结合《新满汉大辞典》等资料,在满语领域专家指导下,对满语家谱档案进行满汉互译,构建满族家谱档案双语本体;其次,以《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叶赫地方那拉氏》为主要数据来源填充实例并进行可视化呈现;再次,通过本体推理发现潜藏知识,验证本体模型的合理性,为满族家谱档案学术研究、开发利用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供参考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井冈山时期红色档案的历史价值与保护利用
    朱翠明
    山西档案    2024, 280 (8): 83-.  
    摘要74)     
    在梳理国内档案界对红色档案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井冈山时期红色档案的史料价值进行了系统阐释,揭示了红色档案在真实记录井冈山革命斗争历程、反映革命领袖思想发展脉络、体现井冈山精神形成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井冈山时期红色档案在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深化编研出版、拓展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创新数字化传播途径等开发利用策略,以期更好地发挥井冈山时期红色档案的史料价值和时代意义,为传承和弘扬井冈山精神、研究党史和军史提供丰富的档案史料支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档案文献遗产数字叙事化开发研究
    彭 灿  华 林
    山西档案    2024, 280 (8): 56-.  
    摘要70)     
    档案文献遗产的开发关系着自身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在探索数字叙事理论与档案文献遗产开发研究的交叉耦合点的基础上,从政策推动、技术支持、媒体融合、需求导向四个方面剖析档案文献遗产数字叙事化开发的动因,构建起一个基于数字叙事理论的档案文献遗产开发的叙事框架。随后调研和分析了我国档案文献遗产的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大部分档案机构在对档案文献遗产进行数字叙事化开发过程中面临着档案组织程度不足、内容挖掘深度不够、成果开发形式有限等困境,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统一叙事规范、优化叙事方式、拓宽叙事结构、综合运用叙事工具等策略,为档案文献遗产数字化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江苏地域特色档案文化的类型、价值及发展进路
    陈  勇  刘  越
    山西档案    2024, 283 (11): 15-.  
    摘要69)     
    江苏地域特色档案是指在江苏省范围内,由政府机构、民间机构、个人等主体进行收集、保存的反映
    当地历史、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档案资料。江苏地域特色档案文化主要包括历史文化与方言文化两种类型,其中历史
    文化细分为吴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楚汉文化和海洋文化,方言文化细分为吴语、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江苏
    地域特色档案文化具有见证历史变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和传承地域文化的价值。在分析江苏地域特色档案文化类
    型和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江苏地域特色档案文化的发展进路,即保护文化遗产档案,留存历史记忆;积极开发文化
    产品,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全面融合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传承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校图书馆AI素养教育实践策略研究
    刘松梅
    山西档案    2024, 280 (8): 175-.  
    摘要62)     
    基于对AI素养教育内涵的分析,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开展AI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优势。围绕AI知识与技能、AI伦理与安全、AI思维与创新、AI应用与实践四个方面,设计了高校图书馆AI素养教育的核心内容。提出优化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模式、强化资源保障、健全评价机制等实践路径。旨在推动高校图书馆发挥专业优势与资源优势,创新AI素养教育实践,提升大学生AI素养,培养智能时代创新型人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档案数据安全治理模型构建研究
    饶  圆, 夏子涵
    山西档案    2025, 287 (3): 17-24.  
    摘要61)     
    在数智时代背景下,档案数据的传播范围不断拓展,安全风险指数显著增大,完善档案数据安全治理
    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调研总结,提出档案数据安全治理的“四治”构建原则:共治、精治、智治、稳治,
    结合 WPDRRC 信息安全模型等理论进行模范分层,厘清分层构建思路,构建包括参与主体层、数据保护层、技术支
    撑层与风险管控层的档案数据安全治理模型,以期提高档案数据安全治理效能,推动新时代档案事业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牙曼莎
    山西档案    2024, 280 (8): 172-.  
    摘要59)     
    高校学生档案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记录,在学生管理与服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亟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在分析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管理体制不健全、制度建设滞后、管理流程不规范、队伍建设不足、档案意识淡薄等问题,并从健全管理体制、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管理流程、加强队伍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强化档案意识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对策,力图为新时期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面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档案数据要素市场服务生态系统构建#br#
    董洪哲
    山西档案    2024, 282 (10): 1-.  
    摘要58)     
    数据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它不仅可以直接参与生产活动,产生经济和社会价值,塑造新质生产力,还能与传统生产要素相结合,引发生产力的跃迁,进而间接地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在此背景下,培育档案数据要素市场,成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抓手和现实路径。引入服务生态系统理论,可以厘清档案数据要素市场的参与主体、价值创造模式及外部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档案数据要素市场服务生态系统。该系统以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核心驱动力,通过各方交互协作,促进了档案数据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的互动融合,为构建档案数据要素市场服务体系、优化市场服务水平提供了行动指南,使档案数据要素更加精准地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创造新发展动能、驱动新经济变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人工智能赋能文化遗产档案活化利用
    ——基于六个典型案例的研究
    支凤稳, 郭诗悦, 陈依萌, 韩梦娇
    山西档案    2025, 289 (5): 14-21.  
    摘要58)     
    在数字化浪潮下,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知识图谱等新技术,以及动漫、手工艺品等文化内容创意形式,文化遗产档案活化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档案活化利用,有助于文化遗产工作的提质增效,能够促进文化遗产档案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在梳理基于人工智能的文化遗产档案活化利用案例的基础上,明确人工智能技术的具体应用,分析基于人工智能的文化遗产档案活化利用特征,结合我国文化遗产数字化现状,提出人工智能赋能文化遗产档案活化利用的对策,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档案数字叙事的基本逻辑、发展转向及革新策略#br#
    李竹果
    山西档案    2024, 280 (8): 62-.  
    摘要56)     
    档案数字叙事是对档案信息进行重构并依托数字媒介得以呈现的过程,‌它改变了档案的传统认知与利用方式,‌提供了隐性认知范式。‌档案数字叙事传播趋势包括‌视觉文本主导、‌游戏元素融入、‌重返公共性等。‌我国档案数字叙事传播策略应充分利用数字资源、‌加强跨学科合作、‌创新叙事模式、‌注重用户体验、‌强化品牌建设,‌以提升传播效果和公众认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社会学习理论视域下科学家精神挖掘与课程思政应用探析
    ——基于科技名人档案
    李彩容, 杜可婷, 吕文婷
    山西档案    2025, 288 (4): 7-13.  
    摘要55)     
    科技名人档案凝结着科学家的求学历程、治学主张、科研实践与心路历程,具有巨大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可作为课程思政的优秀补充资源。从社会学习理论视角出发,厘清了科技名人档案与社会学习理论的价值关联,再借助扎根理论,运用 Nvivo 11 软件对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官网选取的 41 篇样本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提炼出科技名人档案蕴含的爱国为民、理想信念、求实创新、无私奉献、协同合作、育人精神六大思政主题,并解析其针对性运用场景,最后基于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三元交互理论、观察学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探索科学家精神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思政的途径,以期为科技名人档案思政资源的开发利用及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档案·故事·理论:基于红色档案数字叙事的档案学课程思政建设探析
    王运彬  宾 典
    山西档案    2024, 282 (10): 60-.  
    摘要54)     
    红色档案是档案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资源,在育人铸魂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在思政教育上展现出显著的学科优势。借助数字化技术和叙事学理论,红色档案数字叙事成为发挥档案学课程思政独特作用和学科优势的重要中介,可以有效提升红色档案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效果。自2020年以来,各大高校在档案学课程思政建设中,红色主题鲜明、呈现形式多样、馆校联动频繁,无论是从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还是从课程设计的小细节来看,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尤其是确立了以红色档案为基础的资源优势和以数字叙事为中介的方法优势,而就如何借助数字叙事讲好红色档案中的红色故事,还需进一步总结归纳,以形成档案学学科独有的理论优势。从档案→故事→理论的演进路径来看,当前亟须整合红色档案资源以走进高校,创新红色档案数字叙事以走进课堂,构建学科课程思政理论以走进人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